情暖返乡路,让建筑工人安安心心过好年
赠送车票、健康体检、清欠工资,全力服务一线建设者
本组撰稿 本报通讯员 宁建新/文 陈烨/摄
在城市中,他们工作在冰冷的钢筋和砖瓦间,用责任和真诚建设着我们的城市。
在城市中,他们干着脏活累活,任劳任怨,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一砖一瓦描绘着城市建设的蓝图。
建筑业农民工,“文明城市”离不开他们,“花园城市”离不开他们,他们为“最佳人居环境”夯实基础,他们与城市建设“同步”前行!
春节临近,关注已经为城市建设辛劳一年的他们,是整个城市的责任,也是建设系统义不容辞的担当。为了使在宁辛苦工作的城市一线建设者们顺利回家过年,过个好年,从去年底,我市建设系统全力以赴做好年底保障工作:送免费返乡车票、农民工免费体检、做好年底工资清欠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助农民工回家过年。
市住建委联合多部门送车票,今年已有700民工享受免费旅途
回家过年,但买票难的确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春运以来,为帮助在南京的农民工返乡,让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兄弟过个舒心、祥和的春节,江苏省文明办、南京市文明办、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先后在南京火车站、南京中央门汽车站开展集体送农民工返乡的活动。期间,700名在宁务工的农民工能够拿到免费的车票,平安回家过年。
“昨天刚放假,今天就拿到了回家的票,晚上就能和家人团聚了。”建筑工人祁尚虎坐在返乡的大巴车里,由衷地说出了这句话。1月27日上午,江苏省暨南京市欢送农民工平安返乡在宁启动,来自省内建筑领域的180名农民工拿着自己的行李,坐上开往老家的大巴。
这180名农民工是春运以来集中返乡的第一批,其后还将陆续有农民工拿到车票顺利回家过年。现场,志愿者们共同欢送当天返乡过年的农民工。送上慰问品、贺年卡,道一声“新年快乐”,180名农民工带着大家的祝福,分别踏上了前往南通如皋、海安和扬州高邮的返乡之路。“今年不但顺利买到了车票,临走还拿上了慰问品,心里感觉热乎乎的。”农民工刘师傅告诉记者。
除了这第一批返乡的180名农民工外,现场还给20名贫困农民工代表赠送免费车票。来自山东枣庄的穆克勇在南京工作六七年了,每次过年回家都是件“大事”,“行李多,从工地到车站又远,排队买票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有的工友家再远一些的甚至要凌晨到车站排队。”以往春节回家买票苦等排队的经历让穆克勇苦不堪言。不过就在几天前,工地领导告诉穆克勇,今年过年回家,不用再辛苦排队了,有关部门给他们送来了回家的车票。
据了解,为了给在宁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平安返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条件,针对南京市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春节购票困难等实际情况,南京市建筑安装管理处为了做好施工企业和民工兄弟的服务工作,连续3年与南京长途汽车客运集团携手共同开展“情暖返乡路”活动。
目前,南京现有建筑施工企业2400多家,建筑民工近50万人,每到春运,大量民工的回家之路充满艰辛,买票难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为了保障这些辛苦了一年的民工兄弟能够安全安心地回家过年,从2011年春运开始至2013年的连续三年期间,南京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多批次安排了近千张免费长途汽车票(含免费春运安全保险)、多种慰问品发放给返乡建筑工人,并积极组织开展上门购票送票2000多张、工地接送等活动,将社会各界的温暖及时送到工地,为民工兄弟春运返乡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位一体”建筑业实名制管理有真心
发放市民卡:“你我都是一家人”
2011年4月底,南京市开始实行以“市民卡”为载体的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拿到市民卡的建筑业农民工可以零门槛参加社会保险,刷卡方可进出工地现场,工资按月发放到卡对应的银行账号,优惠乘坐公交、地铁,逛公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还能作为认定是否属于工伤的直接证据。
建筑领域农民工领取市民卡,是南京市“e路筑福”实名制管理系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创新措施。市住建委有关人士表示,南京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以“市民卡”为载体,提高了建筑业农民工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有利于构建民生保障、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
据了解,市民卡的刷卡记录可作为工伤认定的直接依据。“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准确记录并上传到实名制管理系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即可明确界定施工方的工伤责任,谨防虚报冒领工伤保险基金。”有关负责人说道。
截至2012年底,我市累计登记制作市民卡171802张,2937人次享受工伤保险9884.76万元,3737人次享受大病医疗保险472.20万元。
免费体检大病报销:
“你的健康我在心”
带上市民卡,去医院体检,胸透、测量血压、做心电图……2012年12月18日,来自盐城市的丁兴勇在南京打工十来年,凭着几个月前领的南京市市民卡,享受了一次免费体检。据悉,目前南京全市已有17万名建筑业民工领到市民卡,他们将分批陆续在40家就近的定点医院享受到一次免费体检。
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去年12月18日,我市启动了建筑业农民工免费参加健康体检工作。市住建委相关人士介绍,凡参加南京建筑业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且在参保有效期内的施工作业人员,在领取市民卡后,都可以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首批享受健康体检待遇的近百名农民工,在南京明基医院参加了健康体检,他们可以在体检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
据了解,体检项目包括七项内容,体检的费用从建筑业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资金中列支,农民工个人及其所属施工企业不需要另外承担体检费用。“只要带上这张市民卡,不用我们掏钱就能体检,真的没想到。”丁兴勇说,2000年来南京到工地打工时,知道工地上不要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他曾经去做过一次体检。12年来,在南京换了很多个单位,为无数小区接上了水电,但是却没有哪一家单位带他们体检,自己掏钱去体检更是舍不得。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给农民工体检可以帮助施工企业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和传染病的从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并督促及时治疗,有利于稳定建筑行业人员队伍和平安工地的建设。
工资月结公开透明:
“你的辛劳我懂得”
实名制后,建筑业从业者工资待遇、劳动关系等信息全部公开透明,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签合同、工资未达到最低标准等非法行为。施工企业按月将工资打在市民卡上,民工上班刷卡记录可作为工伤认定的直接依据。
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也可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和用工行为。南京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征收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农民工实名制可以遏制建筑行业中用工混乱、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同时,从业者的工资待遇、年龄、劳动关系等信息全部公开透明,避免企业不与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未达到最低标准等非法行为。
据了解,今年,市住建委将继续充分发挥“e路筑福”实名制管理作用,全面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免费参加体检工作,确保在宁纳入实名制管理的建筑业农民工都能参加健康体检。
全力以赴,我市建筑业年底清欠有决心
联动督查,力保建设者们过上放心年
清欠督查打“提前战”,力促按时足额发工资
政策法规出重拳,全力消除恶意欠薪年底清欠打“攻坚战”,“清欠热线”件件有落实
春节将至,市清欠办全力做好年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据了解,去年我市共清欠民工工资69957.93万元,涉及民工34743人,受理投诉1839起。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部分农民工已开始准备返乡过年。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去年的12月起,由市住建委、总工会、监察局廉政办、市清欠办、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部分区(县)的清欠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农民工们按时足额领回工资回家过年。
市清欠办负责人戈峻岭介绍,清欠工作中,全市各区县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网络,有的区县还将清欠工作延伸到了各街道办事处,形成了分管区长负责、上下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辖区内的欠薪投诉。
另外,各区县政府和部门把“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保持稳定”作为当前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对辖区内的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民工工资保障金、劳动计酬手册、民工权益告知牌、劳动合同、最低工资、实名制管理和用“市民卡”发工资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对本企业的工程款、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落实专项资金。及时掌握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兑现情况,把潜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摸清楚。
政策法规出重拳,全力消除恶意欠薪
我市双清工作自2003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来,已进入第10个年头。经过了10年的共同努力,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对民工投诉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化解,全市双清工作形势总体平稳。市清欠办负责人戈峻岭向记者出示了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全市各级清欠机构共受理1839起清欠投诉,涉及金额131843.71万元,其中民工工资69957.93万元,涉及民工34743人。
戈峻岭介绍,随着双清工作的不断深入,双清工作中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如企业恶意欠薪已基本消除,即便是少数民工未及时领取到工资,也是管理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发现后均能妥善处置;根据分析,目前接到的大量投诉多为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如价格、质量、工期等;另外,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民工要挟政府和企业,以获取不法收益的群体性恶意讨薪事件屡有发生。
去年8月针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相关部门从追究恶意欠薪企业法律责任、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程序、欠薪诉讼“绿色通道”工作规范、严厉打击恶意讨薪行为等方面研究出台新的工作政策法规,对涉及刑事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如市人社局制订追究恶意欠薪企业法律责任的规范;市总工会制订民工权益保护或法律援助工作程序;市中院制订民工欠薪诉讼“绿色通道”工作规范;市公安局建立打击恶意讨薪工作机制;市住建委研究施工企业用工和劳务合作中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目前,部分政策法规已经公布实施。
年底清欠打“攻坚战”,“清欠热线”件件有落实
针对年底的清欠工作,全市各级清欠机构进一步加强值班制度,保持“清欠热线”电话畅通,公布投诉地点,并派专人值守,明确职责,及时接听、处理清欠投诉。实行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各区县清欠机构定期向市清欠办报送工作情况,并将各自的排查情况报告、在建项目等资料以书面形式报市清欠办。
春节期间,南京市建设领域“双清”工作投诉中心,实行联合办公制度,市住建委、人社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派人参加联合接待,集中进行建设领域清欠投诉的协调、处理,并落实“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投诉中心将按照“谁拖欠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总包单位负总责、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讨薪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