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建筑业统计年报注意事项
一、年报的操作流程:
1、系统升级到4.3;
2、完善填好101-1表—保存;
3、填好工程库(如果之前季报不用修改的话,就不用填了)、附库一、附库二,报表计算—保存;
4、填报102-1表、C103表、C109表,报表计算—保存 ;
5、检查C103表里的财务附加表,如有红色提示,请检查修正,若数据属实,无需修改;
6、数据上传。
二、填报注意事项:
1、报表单位为千元。
2、填报数据四舍五入取整数。
3、填写工程库、附库一、附库二注意:
⑴工程库中“工程名称”、“建设单位”一定要录入完整,“工程类别”和“工程子类别”一定要选择正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面积、层次及高层建筑的栋数一定要如实填报;
⑵工程库第26栏“本月结转合同额”如果出现负数,一定要调整工程库第22栏“调整金额”至实际合同额——“本月结转合同额”负数消失;
⑶如果有分包出去工程,一定要填写工程库第19栏“分包出去合同额” (反映净额,即剔除向分包单位收取的管理费,这样向分包单位收取的管理费就反映在“自行完成施工产值”或“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中了),以及附库一“分包出去的完成的产值”;
⑷设备安装产值不包含被安装的设备本身的价值。因此合同额中包含设备安装价值的,在填工程库时,一定要填第20栏“其中机电设备价值”;
⑸填报工程库逐月信息中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平均人数” 时,一定要包含分包给非独立核算经济实体完成产值的那部分施工人数,如:分包给一些非独立核算的零散的建筑业包工队(组)等。为了保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包工队(组)完成的产值也应统计在单位自己完成的产值中——逐月信息“本月产值”中;
⑹工程竣工后,一定要填写工程库第15栏“实际开工日期”和16栏“实际竣工日期”,否则C104-1表中就没有竣工产值;
⑺报告期内新增项目,如果是本报告期前开工的,其以前每月完成的产值和每月平均人数一并计入本报告期,开工至本报告期前的“逐月信息”一律补“0”;
⑻建筑业企业有从事建筑业以外其他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如工业产值、交通运输产值、商业服务业产值等),一定要填写附库一“多种经营产值”,如果其中还有在港澳台及国外完成的多种经营产值,还需填写附库一中“其他外经营额”(注意单位为千美元);
⑼“承建1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工程”的,只填本月数值,本月没有的不填;
⑽附库二中“年末自有机械设备”原值和净值一定要小于等于C103表中“固定资产原价”和“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⑾附库二中“总功率”根据自有的直接用于工程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设定能力或查定能力计算的年末总功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本身的动力和为该机械设备服务的单独动力设备,如电动机等。但不包括附属辅助生产机械设备、运输机械设备、生产试验机械设备的功率;
⑿附库二中“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是指报告期内实际耗用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材料数量,包括建设工程直接耗用材料、现场临时设备、预制建筑构建、非标准设备制造等所耗用的材料,依据企业材料消耗统计台帐或企业建筑施工活动中的用料记录填报。
4、从2011年年报开始取消了“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这三个指标名称,取代的指标名称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从行业统计和企业资质管理的角度来讲,这三个指标非常重要,一定不能漏填。
5、101-1表中填写“企业网址”的,C109表中一定要填写“年末拥有网站数”。
6、报表灰色指标为自动计算指标,不能手填。
⑴总分包企业:
①102-1表中“从业人员期末人数”、“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以及补充资料中的灰色指标均是填好工程库、附库一和附库二后自动计算生成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应填好25-28项后自动计算生成,“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是根据“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自动计算生成,31-34项灰色指标在填好上述指标后自动计算生成;
②C104-1表中指标为填好工程库、附库一和附库二后自动计算生成的;
③C103表中灰色指标为自动计算指标,除“611”指标是根据境外工程库自动计算生成外,其他灰色指标均为报表中有关项目自动计算生成。
⑵劳务企业:
①102-1表“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根据15-17项的“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自动计算生成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根据19-21项的“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自动计算生成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应填好25-28项后自动计算生成,“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是根据“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自动计算生成,31-34项灰色指标在填好上述指标后自动计算生成,补充资料手工填列;
②C104-3表,除501根据502-506自动计算生成外,其他指标均为手工填列;
③C109表,手工填列。
三、相关指标表间逻辑关系:
1、101-1表:登记注册类型选以下类型的,隶属关系只能填“90其它” :
⑴私营:171-174;⑵港澳台投资:210-290;⑶外商投资:310-390。
2、102-1表:08项指标≥下方补充资料45项指标。如果下方补充资料45项指标>08项指标,根据两种情况判断修改:
⑴45项指标人数>08项指标≥实际参与工程施工活动的人数,应调整:
工程库逐月信息,以及附库一中“公司本部计算劳动率本月平均人数”,直至与实际参与施工活动的人数相符;
⑵45项指标人数>实际参与工程施工活动的人数>08项指标,应调整:
①工程库逐月信息,以及附库一中 “公司本部计算劳动率本月平均人数”,直至与实际参与施工活动的人数相符;
②调整附库一中“期末从业人员”,与实际相符,修改后达到“08项指标≥下方补充资料45项指标”。“期末从业人员”修改后,应调整相应人员的工资总额,使其统计口径一致。
3、C104-1表:
⑴建筑业总产值=自行完成施工产值+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
企业开业至今,累计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分包出去工程的产值+累计境外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合同额中包含设备安装价值≥累计主营业务收入。
建筑业总产值即工程库中“自年初累计产值”,该指标是根据逐月信息中“本月产值”累计计算产生的,它不包含附库一中“分包出去工程的产值”。
注:建筑业总产值指标不包括企业在境外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
⑵企业总产值”=工程库中“自年初累计产值” +建筑劳务收入(工程库中承包形式是劳务的工程产值)+附库一的“多种经营产值”。
企业开业至今,累计总产值+累计分包出去工程的产值+累计境外完成的总产值+累计合同额中包含设备安装价值≥累计营业收入。
注:企业总产值指标不包括企业在境外完成的总产值。
4、C103表:
关键指标之间的等式关系:
⑴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换算关系:
①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②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中刨除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③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中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⑵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
⑶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⑷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业务支出”应为‘营业成本”中“其他业务成本”加“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注:上述指标反映营业利润包含其他业务利润,所以在C103表中其他业务利润是个补充资料,不参与报表平衡计算,但是主管部门审核指标真实性的指标之一(审核关系: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
5、C103表中第401项指标“应付职工薪酬”>102-1表中第12项指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C103表中第401项指标数据采集范围:
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应付工资+本年应付各项福利+“五险一金”+管理费用的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四、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微型 |
建筑业 |
营业收入(Y) |
万元 |
Y≥80000 |
6000≤Y<80000 |
300≤Y<6000 |
Y<300 |
资产总额(Z) |
万元 |
Z≥80000 |
5000≤Z<80000 |
300≤Z<5000 |
Z<300 |
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五、备注:
年报审核通过后,如需要修改,请在填报期内和主管部门联系。